成都监控安装网欢迎你:监控安装、监控摄像头安装、监控器安装、网络监控安装、监控工程;专业承接各种监控安装等弱电工程

诚信 · 专业 · 高效

当前位置:

成都光明新区荣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

更新时间:2018-10-10  阅览次数: 917 次

光明新区是国内率先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探索者,正通过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以持续保持新区在国内的引领示范作用。据明白,光明新区正积极开展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专项资金申报工作,通过资金激励措施调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018年11月24日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法国展望与创造基金会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了2018首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颁奖活动。受主办方邀请,光明新区参加了此次颁奖活动并荣获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

获此殊荣,是对光明新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成立伊始,光明新区就提出打造成为成都市第一个绿色生态综合示范城区的思路。从2018年底获得首批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称号,到现在,光明新区在绿色生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就包括海绵城市的建设探索。

光明新区是国内率先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探索者,正通过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以持续保持新区在国内的引领示范作用。允许说,绿色规划的创造引领和低碳实践,始终贯穿光明新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文环境改善等,并推动新区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型绿色城市的发展典范。撰文:柳艳陈玲玲姚志涛

效果

完成技能本地化探索进入全面探索阶段

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

光明新区光明城站西侧的三十八号路,机动车道采用排水沥青进行铺装。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设,下面设置了砂砾透水带,雨水可迅速透过。绿地建设为下沉式绿地,允许收集来自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形成的雨水径流,并进行滞蓄、下渗、净化。

下雨时,路面雨水很快经透水沥青入渗,经下层砾石层储存、汇流至道路一侧的边沟,再流入下沉式植身滞留槽滞、蓄、渗、净。超过设施设计标准的雨水,流经雨水口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路面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前,首先进入沉沙池,雨水径流中较大的颗粒物可沉淀去除,然后再漫流至下沉式绿地入渗。

据明白,通过模型模拟,三十八号路允许实现原设计排水系统排水标准由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0%,节约15%的市政杂用水。

采用了“低影响开发理念”的三十八号路,正是城市的“海绵体”。据明白,光明新区先后运行了26个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基本覆盖了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水系湿地、居住小区、工业园区等项目类型,总占地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

光明凤凰城区域既是成都市15个要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也是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域。其建设用地为14.89平方公里,新旧结合,类型多样,建设进度与海绵城市创建相匹配。

作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平台,凤凰城区域内的光明绿环项目是依托凤凰城内绿地和水系,串接重要服务设施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发展轴带,总用地面积约381公顷。将从源头控制、中间减排到末端治理进行系统性海绵城市构建,奠定凤凰城的海绵城区格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低影响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任心欣表示,光明新区在过去数年中,通过示范工程探索构建了完整的规划建设管控机制,已经基本完成了技能本地化探索,进入到全面探索阶段。

经验

理顺部门职责全面转变传统规划建设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0月印发《对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先行探索的光明新区,给其他区域海绵城市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样本。

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多,形态特点各不相同,涉及部门广。因此,要全面转变传统规划建设模式,推广低影响开发,必须理顺部门职责,协力推动。

据明白,光明新区颁布了《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实施办法》、统筹协调部门职能与分工,形成管委会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进态势。

其中,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试点将年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作为城市规划许可“两证一书”的管控条件;发改部门出台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单价及审批指南,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投资额度进行明确,并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审查审批过程中加强对低影响开发设施投资的专项审查;水务部门在建设项目排水施工计划审查、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等方面进行低影响开发审查;建设部门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审查环节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审查审批;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阶段,应加强对低影响开发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审查;审图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低影响开发设计进行专项审查,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不满足设计条件的,应责令修改。

严格的低影响开发管控机制,理顺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政府职能分工。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海绵城市创建的大背景下,新区在现有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工作基础上,如何突破重围,剖析着力点,进而形成光明特色,这将是光明新区下一阶段海绵城市创建工作的要点。

据明白,结合目前的整体规划,新区把流域治理、凤凰城开发建设、治水提质及新区几个国家级示范区统筹结合,解放思想,改革创造,从工作组织、制度机制、示范项目等方面努力保持全国示范领先的位置,打造海绵城市创建的光明模式。

为此,光明新区提出开展茅洲河流域水系统规划建设工作。此外,还将针对已建区域,整体开展提升工作;多城联创,发挥综合效益;尽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配套机制覆盖;积极申报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展望

五大策略齐头并进实现建成海绵城市绿色新城目标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生态保护和修复功能。

如今,通过新型城镇化、循环化、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等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国字号关联项目,光明新区正全面实施战略转型规划引领、两手并重系统治理、以点带面空间均衡、过程管理机制保障、智慧提升全面参与五大策略,以规划转型引导和智慧城市辅助为两大手段,共同实现光明新区建成海绵城市、绿色新城的目标。

据明白,光明新区正积极开展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专项资金申报工作,通过资金激励措施调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成都市光明新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的申报操作指南,规范和明确了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申报流程。

加快推进凤凰城绿色生态建设智慧展控体系研究与系统示范运用项目。为科学检验评价新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指导推进新区绿色生态建设,在新区要点开发片区凤凰城区域开展了智慧展控系统示范运用项目,探索建立绿色生态城区的运营展控模式,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板。

此外,光明新区开展了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研究。于2018年4月运行光明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评估完善、规划评估和完善、绿色建筑全过程行政监管技能支撑体系等专项研究工作。目前,相关成果已经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绿色建筑规模化建设的成果也硕果累累。2018年,光明新区已有6个项目通过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认证,一星3个,二星2个,三星1个,建筑面积共49.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4.75亿元。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共推进139个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679.1万平方米。已有34个项目共319.61万平方米建筑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其中,通过国标一星认证项目26个,二星6个,三星2个。